IMMERSE Summit
近日,IMMERSE Summit在西雅圖舉行,眾多商業領袖匯集于此,探討了VR、AR以及MR給制造、設計、教育、醫療健康等多個領域帶來的變革性影響。國外相關媒體借此機會采訪了兩位頂級VR/AR投資者,聽取了他們對于沉浸科技所帶來的巨大機遇以及其所采取的策略。
這兩位投資者一位為麥德羅納風險投資集團(Madrona Venture Group)總經理麥特·麥克伊爾萬(Matt McIlwain),其曾參與投資了虛擬現實多任務操作軟件研發商Envelop VR和虛擬現實視頻流媒體解決方案提供商Pixvana;另一位為高通風險投資(Qualcomm Ventures)總經理帕特里克·埃根(Patrick Eggen),其參與投資了Magic Leap和VR游戲《工作模擬》(Job Simulator)的開發商Owlchemy Labs。以下為訪談內容,87870在不改變原意的情況下作了編譯。
Envelop VR
記者:麥克伊爾萬曾說過對于VR內容的投資選擇很難,但高通風險資本卻投資了Owlchemy Labs,因此你能談談高通在投資VR內容時通常會采取哪些策略嗎?
埃根:VR內容制作會遇到發展瓶頸,優質內容是有限的。我們一般看中早期的公司,它們在整個VR生態中擁有相對獨立性。比如Owlchemy Labs,其優勢在于可以生產出高質量的VR內容,而且可以開發其他形式的游戲,從而形成了更為廣泛的VR生態。現在Owlchemy Labs將開發工具開源給更多VR開發者,供他們開發VR內容。
Pixvana主要提供視頻內容,但同樣具有精深的VR內容開發能力,這對其來說也是挑戰。再看看Matterport,其并不僅僅是一家VR公司。一個例子就是,Matterport可以無縫地將3D模型轉化為了VR內容。因此,我們不是投資單純的VR內容,而是采取相關避險戰略,尋找更為廣泛的玩法。
麥克伊爾萬:埃根所說的也是我們公司投資的思路。拿我們投資的Pixvana為例,其不僅拍攝而且制作實時視頻,但如何將這些視頻拼接在一起呢?又加工、解碼這些內容,從而使其在不同的消費者設備上運行?Pixvana不是內容制作商, 而是在創建一個基于云計算的虛擬現實流媒體視頻解決方案,與眾多內容開發者合作,從而讓已經出現的視頻能夠在沉浸的VR世界中得到展示。
Blippar主打AR廣告
記者:去年IMMERSE Summit叫做Sea VR論壇,主要關注虛擬現實。隨著HoloLens和Magic Leap的出現,我們看到一些大會也會包含增強現實的討論。你們認為在VR和AR領域有哪些投資機會?未來兩者是一個強一個弱,還是兩者會融合?
麥克伊爾萬:我們勾畫了這樣一幅圖:一開始VR和AR概念不同,接著是分為帶線的和移動的設備。帶線還是移動會通過時間來解決,而VR和AR體驗的提高則需要技術的精深。最終,VR和AR會發展為微軟所說的“MR”。隨著技術的發展,一切體驗將是360°全沉浸的,無需電腦設備,也無需通過繩線來連接。這可能還需要等待5年或者8年的時間,不過這是未來發展的趨勢。
我個人認為,高端AR體驗還需要一些技術上的突破。Valve開發Vive是從全沉浸的360度體驗出發的,而且還在不斷發展。HoloLens更有意思點,可以應用在各種場景。埃根對Magic Leap更為熟知,就讓他來談談這方面吧。
埃根:首先,我認為VR和AR會融合在一起。用最簡單的方式來看,VR可以將你帶到你想去的地方,而AR可以將一切帶到你的眼前,在這一模擬世界中,你可以調整一切事物。如果你認為真正的VR就是全沉浸的數字化體驗,但退一步想想,可以發現兩者有共同的元素。無論移動端VR、帶線的VR或者帶主機的VR甚至MR\AR,現在來看有所不同,其平臺也不同。
我們早就布局AR產業了。5年前,我們投資了一家叫做Blippar 的公司,其打算把增強現實廣告的市場真正打開,他們的新技術可以讓所有商家把自己的平面廣告變得互動起來。用戶只要打開應用程序,將攝像頭對準一個已經做過互動處理的平面廣告,應用中的平面廣告就會變成互動的內容了。廣告商可以自己制作互動內容,可以讓用戶參與廣告中的問答、游戲等。
在Magic Leap出現前的三四年,AR公司并沒有引起重視。但我們堅定的投資了Blippar ,希望有一扇門可以讓AR成為主流應用。四五年來,我們投資AR公司,只看重兩個方面:使用計算機視覺的技術敏感度以及市場營銷能力。Blippar 具有兩個特性,不就你們也會看到其會收購增強現實手機Layar。
Magic Leap的出現讓人們看到了一個全新的平臺。我不能揭露太多Magic Leap的信息,但其確實是一個新的范例。如果你看到Magic Leap CEO羅尼(Rony)在《財富》大會上的所作的演講,你會發現這真是一個全能的計算機平臺。我們認為VR/AR融合平臺會是繼智能手機后的平臺,因此也在大力投資。
關于AR領域,我們的投資標注是尋找與Blippar和Magic Leap相似潛質的公司。
Ximmerse動作捕捉手柄
記者:站在媒體的角度來看,中國很值得報道,因此你們也在考慮投資中國VR/AR企業嗎?
麥克伊爾萬:我們只關注早期項目,主要聚焦于太平洋西北地區的公司。這個問題可以讓埃根來談談,他們更了解中國市場。
埃根:中國擁有競爭超級激烈的市場,而且已經不再是原來的跟隨者,其開始從“抄襲”轉向了“自主創新”。
在中國,我們投資了一家叫做Ximmerse的公司,其專注于移動視覺計算,主要針對移動頭顯提出一套完整的輸入解決方案,研發移動虛擬現實輸入設備。換句話說,移動VR的最大問題在于沒有六自由度的追蹤系統,這就是Ximmerse正在做的。在今年的OC3上,我們也看到了具有最佳計算能力、低延遲、實時追蹤的六自由度追蹤。
西雅圖和洛杉磯應有很多的VR/AR生態系統,我們也在大力投資,但亞洲也有很多讓人意想不到的具有創新力的公司。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,盡管投資A輪和B輪的需求不是沒那么強烈,但很多亞洲公司尤其中國都在這一領域積極布局。我認為這是有一定遠見的。
在初級階段,我們主要投資軟件公司,后期和中期我們會看看是否有視覺追蹤和眼球追蹤的公司。
現在VR/AR還出與初級階段,我們正處于平臺之爭中。但內容制作卻十分有限,因此未來依然不是那么清晰,我們都在小心翼翼的前行。
AltspaceVR
記者:你們在尋找一款殺手锏應用嗎?
麥克伊爾萬:對于我個人而言,最精彩的體驗是處于一種可以分享的VR/AR場景中。也就是說,我們身體是分開的,但可以一起分享樂趣。比如,在共享的虛擬空間中,大家一起坐在海灘上或者房間中聊天。
Facebook正在致力于虛擬社交,這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。但我認為其不會將其正在構建的虛擬技術開源出去。
埃根:我認為Facbook的虛擬社交真的不錯,可以展示出其威力所在。我們關注過一家位于舊金山的叫做AltspaceVR的公司,其愿景就是人們可以處于全沉浸的虛擬空間中進行一切社會性活動,比如一起看電影、面對面談生意等。Facebook會起到催化劑的作用,加速VR/AR社交的形成。
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,本文標題:《matterport2中國大陸空間三維全景漫游掃描服務提供商》

還沒有評論,來說兩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