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提示:市民劉輝買了一塊1TB的移動硬盤,店員說內存是1000GB的,可是,買回來卻發現可用空間只有931GB。
他以為產品有問題,換了其他品牌的移動硬盤,發現可用空間還是931GB,難道移動硬盤的內存被“縮水”了?
移動硬盤少了69GB
劉輝大學畢業后來到我市做影視短視頻剪輯工作。由于制作視頻需要大量素材和數字文件,電腦的儲存空間很快就滿了,于是,他到百腦匯買了一塊1TB容量的品牌移動硬盤。
可是,劉輝安裝到電腦上以后發現,1TB的移動硬盤本應是1000GB的,電腦卻顯示931GB,平白無故的69個GB就不見了,他以為是新硬盤沒有格式化的緣故,但是,硬盤格式化后依然只有931GB。
經過多次格式化等方式處理后,移動硬盤的儲存空間還是沒有顯示1000GB。
他打電話聯系了售后,售后表示,1TB的移動硬盤原則上應該是1000GB,但電腦顯示的可用空間確實就是931GB左右,以前也有人反映過類似的情況。
硬盤里儲存的文件都很重要,一旦質量有問題儲存的文件就會丟失,后果不堪設想。劉輝擔心硬盤是偽劣產品,便去電腦城又換了另一個品牌的移動硬盤,回來一查發現內存和原來那塊一樣。
他有些不解,難道移動硬盤被“縮水”了?
他說,內存是多少就應該按多少賣,為什么按1000GB賣給消費者呢?
廠家說標多大就按多大賣
記者來到百腦匯,采訪了店主張先生。
張先生表示,移動硬盤一般用來儲存重要的數字文件,一旦出現問題沒辦法善后,所以,他這里出售的都是品牌的移動硬盤,不經營小廠生產的產品。
張先生說,他在百腦匯已經做了7年生意,主要經營的是監控器、數碼相機、硬盤和移動硬盤等產品,他進貨時都嚴把質量關,選擇的也都是大廠家的貨,這么多年從來沒有因產品質量產生過糾紛。對于劉輝反映的移動硬盤內存“縮水”一事,他說,產品出廠時標的是1TB,他們就按1TB賣,具體技術上的事自己也不懂。
在現場,張先生聯系了廠家,廠家負責黑龍江片區的銷售負責人表示,他們銷售的產品執行的是國際標準,產品都是經過嚴格檢測才出廠的,質量沒有問題,廠家的技術人員表示,國際標準就是這樣,容量標多大就應該是多大,標多大就按多大賣。
張先生先后聯系了3位他經營的移動硬盤廠家相關負責人,說法基本一致。
其他數字產品也有類似情況
那么,移動硬盤的儲存空間究竟應該怎么計算呢?
記者找到經營了近20年數碼產品的一家科技公司總經理何成志。他告訴記者,移動硬盤的容量按國際標準十進制換算,而電腦操作系統對存儲設備的容量統計是以二進制方式計算,標稱容量1TB的移動硬盤,十進制計算時:1TB=1000GB;換算成二進制時,實際容量應該是1000GB≈931.32GB。
“縮水”,是由于硬盤的“標稱容量”與電腦系統的計算方式不同。
對此,市民劉輝認為,無論按什么標準來換算,移動硬盤在電腦上的顯示就是內存“縮水”了,那些復雜的換算方式除了能迷惑人,還有啥用?
記者在采訪中發現,人們用到的許多儲存設備均有類似的“縮水”現象。
記者將一塊U盤格式化,發現在Windows操作系統中和Mac運行程序下顯示的容量不同,相同的是,都“縮水”了。
記者打開數碼相機,將一張儲存卡進行格式化,發現也有“縮水”現象存在,有少數影友也發現相機儲存卡“縮水”了。
記者還采訪了一些手機用戶。王女士交網費時商家贈了一部手機,她一直沒用,記者打開查看時,發現號稱128GB的手機,顯示已經使用了28GB。
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真實情況的權利。有市民建議,考慮到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對于數碼產品技術、專業術語、參數常識等認知的不對稱,經營者應當及時、真實和明確地解答消費者的疑惑和詢問,甚至建議廠商附帶標注產品實際可用存儲空間,以更好地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。
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,本文標題:《移動硬盤1tb等于多少g(1TB硬盤少69GB 市民買移動硬盤遭遇內存縮水)》

還沒有評論,來說兩句吧...